狂揽百亿!“二手衣服”到“外卖袋”中国老板在非洲闷声发大财雷竞技RAYBET

  衣服  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23 05:47:39

  雷竞技RAYBET——非洲通信商多,信号覆盖差,用户要不断切卡。传音干脆推出全球首款四卡四待机,

  非洲专属美颜——深肤色人群在普通手机里往往“黑成一片”,传音专门研发“肤色优化算法”,让更清晰、更漂亮。非洲年轻人一度赞美:“传音才是真正懂黑人的手机。”

  大电池长待机——非洲国家停电频繁,能撑 3 天的电池,比一堆高大上的配置更有杀伤力。

  2024 年手机出货数据显示:传音在非洲市场份额高达 51%,远超三星(19%)、小米(11%)、OPPO(4%)。换句话说,在非洲,每卖出两部手机,就有一部来自传音雷竞技RAYBET。

  有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:“来非洲做个外贸,发现周围一圈人用的都是传音,国货果然是发扬光大了。”

  别人做高大上的科技叙事,传音做的是“不翻车”——这就叫小需求,大市场。

  传音的故事证明,在新兴市场,理解用户需求比盲目追随高端更重要。中国企业家靠这种“贴地飞行”的洞察,把别人嫌弃的低价市场,做成了真正的金矿雷竞技RAYBET。

  聊完手机,再说点更魔幻的:在非洲雷竞技RAYBET,热销的不光是手机、摩托,还有中国外卖袋。

  早在2017 年肯尼亚在就出台全球最严厉的禁塑令:携带、生产、销售塑料袋都要罚款——最高罚款3.8万美元,严重者甚至坐牢。

  而后,坦桑尼亚也加强塑料管控——“自2019年6月1日起,所有前往该国旅行的游客将不得携带塑料袋入境。”

  对欧美游客来说,这是麻烦;对中国大大小小的工厂来说,这是机会——非洲市场立马空白,居民日常购物却依然需要“打包工具”,环保袋成了刚需。

  中国的无纺布产能全球第一,2023年产量814.3万吨,覆盖纺粘、熔喷、水刺到制品与物流的一体化集群,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全世界的“可重复使用购物袋”,八成都能贴上“Made in China”。

  而巧合的是,中国的外卖手提袋、年货礼袋,不就正好多采用无纺布制成,能兼顾保温、防漏、防洒、环保等多重功能吗?

  于是有中间商盯上了回收再出口这门生意,国内不起眼的各种礼袋、外卖袋,不管是新的还是二手,每年千万只袋子被运送到非洲,成了超市、小摊的稀罕物。

  从蜜雪冰城到霸王茶姬,从六个核桃到加多宝,非洲大小集市里,琳琅满目的外卖袋成了非洲人出门必备的“时尚单品”,年轻人拎着带中文 Logo 的袋子逛街,顺便还带点文化输出。

  在国内外卖补贴大战里,包装成本仅次于食材和平台费,成了商家拼命压缩的关键项,每个袋子成本控制在3-5毛钱。

  中国袋子不仅结实耐造、设计有趣,还能经受长途运输不变形。放到非洲,与本地手提袋一比高下立判,物美价廉的中式外卖袋,自然成了老百姓的首选。

  据中国报告大厅网讯,全球无纺布袋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413亿元,2024-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7.5%雷竞技RAYBET。

  尼日利亚的纺织品进口在5年内增长了近300%,2024年已飙升至7261亿奈拉。

  在别人眼里,小袋子是边角料生意;在中国老板眼里,这是“政策红利+制造红利”的结合雷竞技RAYBET,生意小,但现金流稳。

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,每年淘汰的旧衣数量惊人。过去大多被当垃圾处理,现在却成了新财富。

  2012 年,广东小伙郭松创办了格瑞哲再生资源,从校园里回收军训服开始,慢慢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二手服装出口商。

  如今,格瑞哲每年处理数万吨旧衣服,销售额超 4 亿元,其中60%都销往非洲。

  因为这里有庞大的需求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,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超过 40% 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 3 美元,人均月收入在 50-100 美元之间,只有约 10% 的人能消费新衣服,而超过一半的人靠二手衣解决穿衣问题。

  一件在中国卖 100 元的 T 恤,流转到非洲市场后,二手价格可能只要 5-10 元,性价比极高。

  更妙的是,中国旧衣往往款式新颖、尺码合适,就算是校服也足够耐造,比欧美的“老气款”更受欢迎。

  2020—2021 年间,中国对非洲二手衣出口额增长 123%,超越欧美,成为非洲最大供应国,位居全球第一。

  别人丢掉的衣服,中国人转手做成“循环经济”,最后在非洲卖成了“衣食刚需”。废品处理和二手转卖的差价,就是利润。

  当然,这门生意也有坑。格瑞哲曾尝试在国内扩张回收网络,亏了 2000 多万;也去乌干达设点,但因管理混乱、营商环境不成熟,只能铩羽而归。

  即便如此,郭松仍坚信“循环经济大有可为”,未来数字化回收和环保政策,都会让行业添一把火。

  归根结底,这门生意的本质是“资源错配套利”,中国人用勤奋和产业链优势,把别人丢掉的旧衣服,卖成非洲家庭的刚需品,赚的是“时间差的钱”。

  在很多跨国巨头眼里,出海开拓市场靠的应该是广告、互联网和高科技:砸预算,买流量,讲品牌故事。但在非洲,最管用的打法其实只有四个字——地摊批发。

  传音在非洲的渠道有多狠?分销网络深入到乡镇,甚至在农村,卖摩托车的商贩也顺带卖 TECNO 手机。

  袋子、二手衣也是同样逻辑:中国老板+当地代理+批发市场+摊贩,构成了独特的流通体系。

  甭管是义乌还是高桥的批发商们早已练就“薄利多销”的本领,他们知道:在非洲,最强的不是电商,而是人情+地摊网络。

  无纺布袋、旧衣、TECNO 手机,在这里汇集,再通过小贩分销到全国各地。消费者不会上网搜索 SKU,只会走到集市,看看哪个摊位最方便,买了就走。

  毕竟中国商人深谙“渠道为王”,这种草根打法,往往比所谓“高大上”的跨国零售更接地气。“在非洲,能把货卖到乡下的,不是国际大公司,而是义乌老板。”

  这句话虽夸张,但道出了中国人在非洲立足的秘诀:不是资本厚度,而是灵活度,哪怕没有互联网、没有高楼写字间,只要有摊位,就能铺货。

  传音手机、环保袋、二手衣,这三桩看似毫不相干的生意,共同指向一个事实:中国企业正在非洲闷声发财。

  传音懂非洲人想要“能见脸”;无纺布袋填补了“禁塑令”的空缺;二手衣让“低收入群体也能穿时尚”。

  它们的共性是:善于发现被忽视的需求(、电池、购物袋、旧衣服),善于利用成本优势和产业链(深圳研发、义乌制造、广州回收),善于草根化的渠道打法(地摊、小店、批发市场)。

  这就是中国商人的出海智慧——不跟风讲故事,不追求高大上,而是把被忽视的市场做深、做透。

  未来,随着非洲人口突破 14 亿、城市化进程加快、消费升级,中国商人的身影只会更多。

  从手机到袋子,从旧衣到新能源车,下一个财富故事,还会在这片“别人看荒漠、他们看金矿”的大陆继续上演。